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动态
京交会,中国经济转型试金石
2012-11-02 16:44:00 来源:《时代经贸》

   
    2012年5月28日至6月1日,首届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简称“京交会”)在北京举行。站在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高度看,京交会虽是大历史中的小事件,但却起着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引领经济发展方向的重大作用。特别是在中国努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京交会应运而生,不仅可以进一步促进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而且必将带动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在一条自觉、规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高速雄起。 
    回顾历史,总结经验,京交会的成功举办,似乎在向世人昭示,中国经济发展中一个旧我的逝去,和一个新我的轰然出世。如果说广交会,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标志,使中国成为制造业大国;那么,今天的京交会则是中国经济发展从此走向低碳、环保、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服务型经济的转型力作。 
    今天,京交会正在以中国经济转型试金石的历史性角色进入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舞台,承担起一份前所未有的重任。

京交会,试金中国经济转型 
    2012年6月1日,由商务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一届京交会圆满落下帷幕。首届京交会共有1721家中外企业参展,展览面积5万平方米,举办了130场论坛、洽谈等活动。京交会期间,举办了5场权威发布会,发布权威行业报告10项,签订项目458个,成交额601.1亿美元,其中国际服务贸易交易额112亿美元。开启了京交会落户北京、长期发展的良好开端,打造了中国新时期对外开放的又一个重要平台。喜人的数字,显示了首届京交会的辉煌战绩,更凸显出京交会在中国经济转型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优秀的命题,精彩的展示 
    京交会从一开始亮相,便显示了其雄心壮志。定位于国家级、国际性、综合型的京交会是世界上唯一涵盖世界贸易组织界定的商业服务、通讯服务、建筑及相关工程服务、分销服务、教育服务、环境服务、金融服务、健康与社会服务、旅游与旅行相关服务、娱乐文化与体育服务、运输服务、其他服务等12大类服务贸易领域的综合型交易平台。 
    在精彩的展示与辉煌的数字背后是中国服务贸易“给力”的发展。事实上,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坚持有序推进服务业开放,引入优质要素,融入全球市场,服务贸易获得快速发展。2000-2011年,服务进出口总额从660亿美元增长到4191亿美元,年均增长18.3%,全球占比从2.2%增长到5.2%,世界排名由第12位上升至第4位。2011年,服务贸易总额更是突破了4000亿美元,居世界第四位,服务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达到43.01%,吸纳就业人口约2.7亿;服务业吸收外资552亿美元,首度超过制造业成为利用外资最多的领域。 
    作为新时期对外开放的新平台,京交会重点展示了服务贸易12大领域的创新成果和发展趋势,体现服务业与制造业相互促进、有机融合,突出服务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首届京交会设立了综合展区和专题展区,展览面积5万平方米。综合展区由英国、日本、韩国、新加坡、乌拉圭、英国威尔士等国别展区,国内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省市展区,以及台港澳展区、跨国公司展区和央企展区等组成,成为展示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成就与创新成果的核心区域。专题展区设立了27个交易洽谈专题展区,汇聚了不同服务贸易领域龙头企业参展,成为中外服务贸易企业展示推介的重要平台。 
搭建桥梁,沟通世界服务贸易 
    京交会架起了中国与世界、企业与企业、甚至行业与行业、产业与产业之间的桥梁。 
5月29日下午,国家会议中心,故事驱动大会现场,育碧娱乐软件公司成都分公司的总经理曹建伟和周围几位老外用英语聊得火热,格外引人注目。谈起“故事驱动”与服务贸易,曹建伟解释,他们公司曾经成功在Facebook上开发了蓝精灵的社交游戏,而与此同时索尼电影动漫公司则开发了蓝精灵的相关电影产品,看似完全不相关的两家公司在为同一个品牌故事“蓝精灵”服务,让同一品牌故事驱动下的不同产业形态也就创造出了更大的商业价值。 
   “2009年,我们只在当时的服务贸易大会上租到了一张桌子,发发文字材料;2011年设置了一个9平方米的小展台,可以开放参观;这次京交会上,我们有了自己的主题推介活动,可以面对面地与合作伙伴进行交流。”文思创新的负责人刘京誉骄傲的告诉媒体。作为第一家在纽约股票交易所上市的中国软件服务外包企业,文思创新是中国众多服务贸易企业中的杰出代表之一。首届京交会上,文思创新拿到了1200万美元的项目签约,他们期待明年有更多更好的机会。 
    跨国公司的CEO们同样看好京交会的这个平台与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机遇。美国卡特彼勒公司(Caterpillar)是世界上最大的工程机械和矿山设备以及燃气发动机生产厂家,他们近期在中国的资源回收再利用服务和节能服务近期扩张迅速,对于未来的市场预期,参加首届京交会高峰论坛的卡特彼勒集团总裁Rich Lavin十分乐观,他预测,中国对于这类服务贸易的需求在未来还将迎来一个爆发式的增长。 
    中国内需市场的巨大潜力、多元的消费层次,吸引了海外企业参展首届京交会。零售业翘楚沃尔玛家乐福来了,金融业巨头日联银行汇丰银行来了,全球著名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也来了,他们与中国的服务贸易企业一道来分享机遇。 
    澳大利亚贸易和竞争力部长克雷格.埃默森表示,中国国内市场庞大,消费不断增加,对服务不断增加的需求将会扩张到其他交易领域,澳大利亚有能力满足中国对教育、旅游以及其他服务领域不断增长的需求。韩国代表团在5月31日的主题日论坛上说,今后中国服务业将释放出无限的机会,希望双方能够多配合、多对话,为韩中服务贸易作出贡献。 
高端交流,开创对外开放新平台 
    京交会致力于推动高层次的国际交流,成为国际服务贸易合作的新载体,为推动服务贸易领域国际交流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 
    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贸发会议、经合组织成为京交会永久支持单位,英国、日本、新加坡、韩国、乌拉圭、非洲等国家和地区组团参展并举办主题日活动,澳大利亚和以色列也举办了主题日活动,爱尔兰举办了专场推介会。通用电气、IBM、沃尔玛等数十家全球领军企业齐聚京交会,世界贸易网络联盟、国际视觉传播协会等国际行业协会组团参会,真正发挥了不同国家、企业间加深了解、合作交流、互利共赢的载体作用。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拉米表示,世界经济正加速调整,而调整的核心是服务经济,中国举办京交会恰逢其时。 
    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铁道部、文化部、卫生部、国务院国资委、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体育总局、国家旅游局、国家邮政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贸促会等16个中央部门是京交会的支持单位。17家国家级行业协会承办相关专题,65家中央企业作为服务提供商和采购商参加。国内全部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组团参展,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江苏、浙江、广东等7个省市举办了主题日活动。香港、澳门、台湾也组团参加。中央有关部门通过筹办京交会充分发挥了服务贸易跨部门联系机制的作用,有利于各部门齐心协力共同做好服务贸易工作。京交会提升了各省区市对服务贸易工作的重视程度,有利于各地趁势借力推动服务贸易蓬勃发展,特别是中西部地区集中展示了本区域的服务业发展特色,进一步拓宽了服务贸易发展的空间。 
    首届京交会上,来自82个国家和地区的1721家企业汇聚一堂,其中,包括IBM、摩托罗拉、三菱东京日联银行、中国联通、中远集团等12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和中央企业到会参展、采购、洽谈。摩托罗拉展示了“4HOME”智能家居解决方案,该方案让日常生活变得更加智能和便捷,使用者通过手机控制软件,就可以轻松控制家中所有电子设备的开闭。在中国联通的展台中央,展示了一辆用先进通信技术武装起来的“3G汽车”,除了展示智能导航功能之外,还展示了人工查询、紧急救援、拨打电话和发送短信等最新的通讯服务功能。

从效益冲动到自觉的选择 
    纵观世界,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经济竞争的重点正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国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中国要想在新一轮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就必须加快转型,确立服务贸易的战略地位。 
转型发展,中国经济的必然选择 
    1978年,中国政府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把工作重点放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一时间“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钱”等口号响彻华夏大地,各行各业都涌动起对效益的冲动.在当时国穷民穷的现实背景下,出口创汇、用价格优势占领国际市场成为了普遍情况.中国抓住了全球制造业转移的机遇,依靠外来的资金、设备、技术等投资,凭借在土地,资源、环境、劳动力等方面低廉的价格一举成为“世界工厂”。“深圳模式”、“浦东模式”、“温州模式”等逐渐涌现,创造了世人眼中的“中国奇迹”。中国经济也经过三十几年间的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经济所取得的成就着实令世界艳羡,然而“以效益论英雄”的考核体系却也为这个处于青春冲动器期的经济体埋下了隐患。伴随而来的是经济失衡、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这一系列痼疾背后往往都闪躲着效益冲动的魅影。现实告诉我们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急需转变,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急需破题。 
    在今年中国“两会”温家宝施政报告也着重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提出将过去依靠外来投资、外需外贸转变为靠消费、内需为主等。在参加全国人大地方代表团审议时,胡锦涛也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事关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事关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事关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问题。显然,中国最高层已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到战略高度,视为重中之重。 
寻求突破,服务贸易破题中国经济 
    当以制造业为背景的主要靠资源、环境、劳动力等低廉要素驱动的发展路径逐渐显现弊端时,以创新和智力等为主要要素驱动的服务业正在崭露头角,已经成为推动经济新发展的重要力量。 
据统计,当前服务业占世界经济的比重接近70%,服务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0%以上,服务领域跨国投资占全球跨国投资的近三分之二。伴随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产业结构深刻调整,新兴服务业和服务贸易蓬勃发展。 
    当前,世界各国经济结构正进行着新一轮调整:传统的工业型经济结构正迅速向服务型经济转变,全球化进程正持续推动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具有带动就业、降低消耗和污染、促进创新等优势,是一个国家整体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扩大内需、拓展国际市场中,要把大力发展服务业作为重要内容,通过提升服务业比重和水平,促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和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在这种背景下,要实现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在全球化进程中赢得主动,就必须顺应这种发展趋势,加快推进服务业的大发展。 
    据统计,2011年服务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达到43.1%,吸纳就业人口约2.7亿,服务贸易总额突破4000亿美元。发展服务贸易已是实现我国服务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当前加快发展服务业,是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主攻方向之一,是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的内在要求。“十一五”时期,我国制定了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的政策措施。 
    服务贸易的发展将加快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步伐。在目前内外需市场萎缩、经济增长面临挑战的背景下,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将为我国在“十二五”时期的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破题”。 
    中国经济在经过快速发展30几年后,再一次站在了战略抉择的关口。是被动重复“摸着石头过河的发展路径”,还是另寻答案?答案已经显而易见。现在我们应该理性的、有明确的目标规划好中国经济的事前选项。而京交会恰是中国经济转型未雨绸缪的战略考虑。 
    从一个侧面也印证了国家对京交会的战略抉择及定位。2011年国务院曾发文清理和规范庆典、研讨会、论坛等活动,而京交会在2011获得国务院批复,并得到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并定位于国家级、国际性、综合型服务贸易交易会。 
    如果说广交会见证了中国制造业发展史的话,我们可以预言,京交会正在创造历史。被赋予国家级战略地位的京交会作为全球唯一涵盖服务贸易所有领域的综合平台,其实折射的是中国经济正在由低附加值的制造业转向高附加值、集约、低碳的服务业。

展望京交会后效益 
    首届京交会已经落下帷幕,我们不禁在思考,京交会的后效益如何?将对我国经济转型进程起到怎样的示范作用?无论最终答案如何,但有一点毋庸置疑,我们必须认识到,举办京交会绝不是目的,而是中国实现经济转型的手段和路径,只有将京交会所代表的低碳、环保、高附加值等理念融入到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才能实现GDP增长路径的蜕变,才能实现真正的经济转型升级。 
京交会,漂亮的北京样本 
    当前,以资源和环境为发展代价的GDP指标越来越引起我们的警觉,我们已不再习惯始终处于微笑曲线利润较低的中间制造环节,发展高附加值的服务贸易已成为我们的广泛共识。” 
而京交会选择北京也证明了这座城市的努力。 
    据北京市商务委员会今年5月发布的最新《2011年北京服务贸易发展及特点》披露,2011年,北京服务贸易进出口额达895.37亿美元,占全国服务贸易总额的20.63%,同比增长12.16%。同时,由于北京服务贸易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优化和新兴服务贸易所占比重已越来越大:以通讯服务、保险服务、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广告和宣传、电影和音像等为代表的新兴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在北京服务贸易中所占比重由2003年的30%增长到2011年的40.36%,增长10多个百分点;金融服务、保险服务、通讯服务、广告宣传和计算机及信息服务出口同比增长均超过35%,实现了快速增长的趋势。此外,截止2011年底,北京市离岸业务超过千万美元的企业达53家;人员规模达到千人以上服务外包企业共17家,3家为万人以上企业,有效地扩大了北京市的就业市场…… 
    与此同时,2011年北京市能源消费量6992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0.6%;按2010年可比价格计算,万元GDP能耗为0.4585吨标煤,下降6.94%。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量1783.8万吨标煤(按当量值计算),同比下降12.6%。按可比价格计算,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8.5%。这一下降幅度同样远远超过其他省市区,而且是惟一降幅达到两位数的地区。 
    漂亮的数字佐证了北京的发展质量,而成绩的取得则来自政府正确的规划。北京委市政府认真贯彻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三个北京”战略,提出坚持高端、高效、高辐射力的产业发展方向,坚持高端、高效、高辐射力的产业发展方向,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生产性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都市型现代农业,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 
京交会示范效应逐步显现 
    京交会已经落下帷幕,回首5天来的喧闹与热情,很多感人的场景历历在目,开幕式及高峰论坛、高层论坛、综合展示、推介洽谈、主题日活动,权威发布像一条红绳把许多散落在各处的珍珠串联起来,一条展示中国服务贸易发展与未来的美丽珠链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同时其显著的后效应也慢慢显现出来。 
    首先,“京交会”是适应我国在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时期所需要搭建的会展模式,它不同于以货物贸易的形式展示有形的产品,而是展出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以及服务产品的状态。其新的创意描述及创新形式等特点对会展主办方和承办单位都是一个展现的挑战和未来努力的方向。 
    其次,“京交会”标志着我国会展产业布局出现新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来自我国服务业的大发展。就如我们已经感受到旅游业、文化产业、金融业、医疗、教育、IT业等对会展产业的推动作用。无论是生产性还是生活性服务,服务业的内容都非常丰富,所以,它影响和促进会展产业发展的因素非常多。同时,随着我国生产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内陆服务业发展速度加快,我国中部和西部人口稠密及服务业资源丰富的地区会展市场发展随之扩大。 
    第三,“京交会”将会带来相似会展的效仿,就如当年的“广交会”、“上海世博会”一样,大家都非常看重第一次参加这种会展带来的机遇,很快就会形成会议品牌效应,出现一票难求的现象。特别是“京交会”得到了北京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在政府的支持和推动下,其策划、组织、宣传、服务等都有了全面的资源保障,势必将形成时尚风潮,引起各地不同形式的效仿。可以断定“京交会”的影响和拉动服务交易的传导效应,必将带来我国服务产业会展的再一次丰富。 
结 语 
    京交会是沟通世界各国、促进合作共赢的桥梁,是提升“中国服务”形象、开启中国服务业发展美好未来的盛会。对于它的未来,就如商务部长陈德铭希望的那样: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既服务于中国,也服务于世界。同时将充分利用京交会这一平台,加强中外服务贸易企业交流与沟通,拓展新视野,捕捉新机遇,为企业开展全球合作创造条件,为促进全球服务贸易快速发展做出贡献。

中心视频